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坐落于福州市长乐区,位于闽江入海口,地理坐标为119°36'27.8"~119°41'15.1"E,26°01'7.8"~26°03'39.3"N。其位于华中亚热带森林、华南雨林两个生物地理省和西北太平洋区、中国南海区的交汇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有突出地域特色 ,是亚洲大陆沿海地区红树林分布的北界、海三棱藨草分布的南界,为众多水鸟、鱼类、甲壳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地。这里有野生动植物131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7种,附近海域是全球海洋物种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是北半球同纬度近海海洋物种最为丰富的区域,有至少4项指标达到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
2002年4月29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总书记在省委办公厅《八闽快讯》的一篇专报件“专家呼吁抢救性保护闽江河口湿地”上作出了重要批示,批示内容为:“湿地保护是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省要建设生态省,必须重视对湿地的保护。”2003年长乐市人民政府申请撤销了该区位的围垦项目建立了县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闽江河口湿地总保护面积2381.85公顷,包括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其中保护区总面积2100.0 公顷,湿地公园面积为281.85 公顷。其地处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重要驿站,是迁徙水鸟重要驿站地、越冬地和燕鸥类重要繁殖区。有着全球沿海地区唯一、大规模、稳定的鸿雁越冬种群,常年分布和越冬水鸟超过5万只。这里是黑脸琵鹭、勺嘴鹬等濒危物种越冬区的北缘,又是中华凤头燕鸥繁殖区、多种雁类越冬区的南缘。这里有鸟类313种,其中水鸟166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74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37种(极危5种;濒危6种;易危11种;近危15种)。2012年,被授予“中国中华凤头燕鸥之乡”称号;2013年10月荣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2020年3月入选首批“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22年6月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22年8月列入中国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
经过二十多年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改善水鸟生境,吸收转化湿地生态冲突者,完善湿地公园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有效解决人地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闽江河口湿地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开展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及经验做法推广清单”“福建省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等。2021年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利用的成功举措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最佳实践案例通过第44届世界遗产青年论坛向全球推介。
如今,这里随处可见成群的候鸟栖息、飞翔的情景,成为“清新福建”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联系电话:13665010590
地址:福建省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
湿地教育中心介绍
开展了“世界湿地日”“福建省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主题宣传活动,针对福州地区中小学校、党校、志愿者等不同的受众群体,策划不同宣传方案。与福建省博衍教育咨询机构开展10年研学战略合作,积极拓展湿地生态教育新模式,吸引福州周边中小学师生开展湿地研学活动,助力湿地申报“福州市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与福建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共同打造“生态文明践行教育基地”,进一步推进湿地公园志愿者服务和生态教育机制。
作为协办单位积极参与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红树林基金会(MCF)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自然笔记接力赛,以保护区管理处名义进行投稿的自然笔记作品,1份作品获得了全国三等奖名次,5份作品获得入围奖。以闽江河口湿地20年实践系列活动为契机,与绿家园、博衍教育、长乐骑行俱乐部、潭头志愿者社工站等机构联合开展自然教育、宣传演出、骑行授旗宣传等系列活动,同时,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福建省企业家摄影协会举办“生态闽江,最美湿地”摄影比赛,征集100幅作品展现闽江河口湿地保护20年实践的成效,并在湿地博物馆与和平街展出。积极配合省市及地方媒体通过电视台、网络、公众号等新媒体广泛报道闽江河口湿地的20年实践,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配合拍摄“50分钟,到湿地来看鸟”“当博物馆邂逅高科技”等宣传短视频,制作《闽江河口湿地》宣传图册及中华凤头燕鸥陶瓷工艺品,进一步提升公众湿地生态环境和爱护鸟类的意识,有效促进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共赢。